創作上的鬆綁和新嘗試,造就了繁花盛開的榮景,這是樹立風格的開端,也是和過去傳統紀錄片觀念的再次對話,印證了當代紀錄片的美學觀正在一點一滴醞釀著改變。
2009 年作為紀錄片回歸「正軌」的一年,是否真的該給它「常態」的評斷?過去幾年紀錄片的發展又對這一年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和變化,遂成為 2009 年台灣紀錄片最值得關注的地方。
在短短數年間,個人題材可以躍上螢幕,紀錄片突破了千萬票房,並開始引發商業剝削與否的爭議,這些可代表該年度紀錄片發展的大事件,實際上已是無法用過去的紀錄片傳統思維加以想像的。換句話說,這表示台灣紀錄片的發展已邁向舊思維無法解釋的「非常態時期」(如院線熱潮),緊接著要迎接的則是不斷挑戰舊思維的新變革與新刺激。但這並非壞事,而是一種典範遞換(paradigm shift)的循環,
資料庫的充實也是目前Taiwan Docs主要的任務,截至2012年12月27日為止,當中已登錄了超過一千部影片資料。 然而,目前資料庫的查詢功能以影片、影人、以及單位作為分類,所以無法以時間軸來觀察這一千多部影片的分布狀況。由於資料庫仍在擴充階段,或許未來尚待創作人及影片版權擁有者主動提供更完整的資料及圖片,一同協助建立台灣紀錄片資料庫。
在片中,場內所有正在比賽的鏡頭,都被導演置換成心跳聲的黑畫面,這種只聽得見咚、咚、咚壓迫又糾結的聲音,像是拳擊手套重重擊在我們身上的感覺。「《場外之內》就是拳擊場外面的『裡面』發生的事情,我們已經不是要看場上這些人如何被對手打、如何打倒對手了,因為他們真正挨的重拳其實是在現實生活裡。」李家驊這麼說著。
《她們的故事》歷時兩年多的拍攝與製作,以多位加工區的資深女性作業員訪談貫穿整部影片,娓娓道來至今30餘載的女工歲月,以插畫、詩詞描繪舊時的青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