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介
李元佳,中國首位觀念藝術家,出生二戰窮困的中國農村,戰爭遺孤的他隨國民黨撤台;為擺脫戰後亞洲封建的社會,無牽掛的他遠赴西方擁抱創作自由,行蹤成謎,開啟處處是家、跨國的創作人生。最終在70年代保守的英國農村裡,這個中國男人親手建造了一座超越當今格局的美術館:一座自由、開放、深潛人心,屬於大眾的美術館,屬於他的家。
李元佳的精神遠遠超越他當時所處時代,儘管不被理解,他仍堅定邁開他藝術實踐的步伐,以行動發聲。像自言自語般,對著宇宙傾訴他對生命的疑問,以恆久不變的自然萬物作為反射自身的隱喻,因此即便時空移轉,我們仍能找到當年的這些聆聽者,穿越Time-Space-Life。
本片由兩位台灣新生代導演觀點,從二戰後台灣戒嚴噤聲的年代出發,沿著李元佳當年的跨國旅程,追尋這位藝術家以藝術行動建立超越國族主義的烏托邦,尋找身為人的新價值。我們將從他的遺物,作品、日記、書信、攝影、自拍錄像中發現,他以藝術提問來對抗中國的封建社會、西方社會種族與階級制度,同時他也獲得了忠誠的友誼。這是一段不為人知的跨國創作旅程,孤獨、痛苦、以藝術之眼遙望宇宙,渴望跨越時空向後世提問,一個跨越「空間-時間-人生」的追尋之旅。
導演的話
在李元佳美術館地產變賣前夕,我們成為他去世後首位進入李元佳故居的紀錄片工作者,看著隨著歲月斑駁的建築物,進入藝術家私密的創作核心,老舊的工作桌上懸掛了一隻積累塵埃的中式毛筆,對望了窗外的英國鄉間風景,腦海浮現了藝術家去世前孤寂的創作身影,當下便毅然決定讓這段不為人知的跨國創作人生帶回台灣為世人所知,以另一種方式完成李元佳先生生前未完的希望。 過去五年來進行紀錄長片的田調過程與拍攝中,我們持續橫跨三個國家,收集散落各處他的隻字片語,意外發現他的中文日記與書信,我閱讀藝術家壓抑許久的內心風景,成為他唯一的聽眾,從十七歲的他直到六十五歲去世時他留下的最後一段話,他在我眼前毫無保留地開展追尋人生的旅程,由一位熱烈追求理想的少年慢慢地孤獨老去,有無數次,我反覆地問自己,究竟這個故事我最想告訴人們的是什麼?有一次他的日記中突然寫著:「我的讀者,如果你在看這段話,你能明白我真正的意思嗎?」,這震撼了我,當時我突然明白,他多麼渴望被瞭解,我才知道,我真正想談的是一個平凡人,為了追尋他所相信的那身而為人的精神與價值,竟可忍受一切,用盡全力如薛西佛斯推著不斷滾落的巨石,在一卷李元佳自拍的八釐米錄像中,看著他在一片荒原中徒手滾動一塊大石,緩慢地建立起一座美術館,他是有意識地紀錄著自己,這卷塵封已久的錄像就像黑洞,當他人生後期因為種種黑暗事件導致堅信的理念逐漸瓦解,最後抑鬱而終,他卻不知自己去世二十年後,當年被他的作為影響的人們,跨越了時代承襲他的精神,影響的厚度是他始料未及的。 當你進入一個未知的世界裡,你探索、理解,然後你對應、創作,你最終反思,然後看著別人被你影譬,你離開這些被你影譬的人,選擇遠行到一個莫名要影譬你的下一個未知,我們不斷透過他在所處的時代,如何以自身的作為面對當下的世界,無數次的回應了我們對現世的探問,關於這樣一個追尋生命意義的旅程,最終是我們真正想談的。
影展與獎項
紀錄片國際提案大會CCDF《尋找,另一個故事》台灣導演廖憶玲與朱柏穎的企劃案獲得雪菲爾德紀錄片影展與BBC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