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完成時間
to
已完成

牛仔褲│細節的迷戀

導演 :
年份 :
2008

產地: 

  • 台灣
色彩 :
彩色
片長 :
52 min
  • 社會
  • 人文關懷

簡介

一件外來的服飾單品,會用什麼方式與本地的環境結合?在融入的過程中,激發了什麼樣的文化、創意?

牛仔褲起源於一百多年前,美國採礦工人的工作褲,原本是普羅大眾穿著的衣服,是粗獷、隨性的象徵。但是,現在的牛仔褲,卻與原始的樣態有很大的不同,講究布料、設計感的精品牛仔褲,提高了牛仔褲的單價,讓它脫離了大眾化的形象,而鑽研各種設計細節、收藏舊款牛仔褲的專家,更讓牛仔褲不只有粗獷,還成為一門學問。

這些都讓牛仔褲的消費、穿著,有了180度的轉變。

台灣沒有西部牛仔,也沒有大規模的採礦人口,這樣的文化、社會差異,卻無礙於牛仔褲在台灣的普及。更特別的是,台灣民眾在接受牛仔褲的過程中,除了延續了美國、日本等地的牛仔褲消費習慣,也開始產生屬於本地的文化風格,例如,台灣消費者注重下半身曲線、牛仔褲的細節,就帶動了修改衣服專家的出現。

為什麼台灣社會對於牛仔褲這樣一個外來服飾,有很高的接受度?而各種牛仔褲的消費現象,又代表了哪些新的文化趨勢,將是我們記錄的重點。

資料來源:http://web.pts.org.tw/~web01/dress/ep_4.htm

導演的話

牛仔褲是我在構思「穿在中途島」系列時,第一件想到的衣服。牛仔褲最早是美國採礦工人的工作褲,到現在,幾乎每個人都有好幾條牛仔褲,還有一件好幾萬台幣的精品褲款。它可以穿得正式或休閒,也能中性或性感。這個題材,可談的面向太多了。在進行研究調查的階段,想像的架構十分龐大,簡直要把後來六部片的內容通通塞進去。後來決定務實一點,選一件事情講清楚,就夠了。因此,最後在片中談的是,原來是外來品種的牛仔褲,如何經過在地化的過程,有了它現在的樣貌?

跟以前拍片的經驗一樣,我總是跟著被攝者學到新鮮事。這次,從一群鑽研牛仔褲的達人身上,發現了他們世界中的單寧學、養褲法和改褲撇步。我看到一門漸漸成型的素人知識,它的源頭雖然起自美國的藍領工人,混著來自日本雜誌的資訊,卻又巧妙的雜交出台式混種的獨特風格。

我實在是,很喜歡。

資料來源:http://web.pts.org.tw/~web01/dress/ep_4.htm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