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完成時間
to
已完成

三叉坑

導演 :
年份 :
2005

產地: 

  • 台灣
色彩 :
彩色
片長 :
144 min
  • 城鄉
  • 調查
  • 作者觀點
  • 民族
  • 民俗
  • 宗教

簡介

靜靜躺在大雪山下,被三條溪水圍繞的三叉坑,是一個小小的泰雅族部落。故事從一個回到部落的青年開始。林建治,長年在都市生活,逃避回到自己的部落。九二一大地震之後,建治的母親與弟弟不幸在地震中罹難,而部落全毀,族人無家可歸。悲痛之下,建治決心回到家鄉照顧父親。沒有想到,遠遠的傳來了鄉公所說要禁建,並且被遷村的消息。從此之後,三叉坑的重建,走入了跟其他部落完全不同的命運。

從地震那一刻起,回鄉的建治與拍攝紀錄片的作者,展開了一趟重建之旅。追索著當家鄉被外力規劃遷村,一個看似靜靜停頓的村子,深埋在山谷雲霧間的哀愁與思辯。

本篇圖文著作權為陳亮丰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導演的話

拍這部片的六年裡,每隔一段時間,我會和攝影師爬到部落對面的山頭上,就這樣凝視著三叉坑。也許是天亮之前,也許是日暮時分,每次上來拍,三叉坑的樣貌都有所改變,我們這樣安靜的看,想著部落最近發生的事,等待著光線的移動。

後來我慢慢發現,原來我在部落裡有幾個熟悉的「位置」,這些位置成為我認識三叉坑的幾個切面。第一個位置就在山谷裡,那年冬天三叉坑人都走了,我們卻相反的留了下來,有很長一段時間在銀明家的鐵皮屋待著。對我這個來自嘉南平原的平地人來說,當我來到此地,部落已經毀了,原本對於三叉坑舊部落是不可能產生依戀與感情的,但山谷裡的日子,跟著銀明和建治種菜、打工、吃飯洗碗、安靜的聆聽著泰雅語漢語交雜的家人對話,卻意外的補足了我對三叉坑的感情。

第二個位置是組合屋會議室的一角,拍攝久了,族人習慣把那個角落留給我們擺攝影機;在那位置上參與了數不清的會議,我有過太多憤怒、無奈與激動的情緒。這些真實感受驅使我作了一些事,使我不由自主立場混亂的捲進了遷村的劇情。在衝突結束的那一天,銀明、建治在會議室裡,作了最後的決定。我們都很激動卻說不出話,看不清楚到底輸給了什麼?氣自己又氣命運,其實是輸給了強勢的環境、不公平的命途及這價值錯亂到我們也不知是對是錯的年代,只好關上機器,悶悶呆呆的喝酒。

第三個位置,感覺上我花了好久好久才爬到這裡,終於比較清楚的看到部落了。如果輸了,至少我們還有攝影機,如果部落的人被現實生活吞沒,來不及發出聲音,那麼,既然你們留給了我們參與的位置,我們就好好整理我們所見,把故事中最重要的部分還給你們。我在這可以看到部落的山頭某處,用笨拙的筆觸,刻下了這個故事。

本篇圖文著作權為陳亮丰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影展與獎項

2005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2005 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
2005 南方影展
2005 台灣地方志(音像紀錄)影展
2005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2005 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
2005 南方影展 - 評審團推薦獎
2005 台灣地方志(音像紀錄)影展

工作團隊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